能源是工业的粮食、国民经济的命脉,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。随着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步伐加快,工业、生活用电量需求都在快速增长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南阳能源产业快速发展,但也存在着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、产业发展规划不统一、能源供应保障不稳定、用电侧成本相对较高等现象,亟需统筹解决。在这一背景下,由产投集团全额出资的南阳能源集团应运而生,作为主要投融资主体,统筹全市能源产业的投资和运营,重点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,发展新型能源电力体系和智慧能源服务平台。同时,能源集团致力于围绕“风光水火储一体化”建设,加快推进南阳能源集团组建工作,打造专业化运营团队,构建市场化管理机制,快速形成新能源产业链群,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目标贡献力量!
清洁能源温暖千家万户。近年来,产投集团对标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,全力推动南阳能源结构转型升级,充分利用南阳市地热资源禀赋,发挥地热能在能源革命中的“先发优势”,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资源。地热清洁供暖技术具有“零燃烧、零污染、零排放,占地面积小、建设周期短、供暖效果好”的特点。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快速补齐供热基础设施短板,2020年,产投集团成立南阳万江清洁能源供热公司,率先布局南阳地热清洁能源业务,以标准化运行,规范化管理方式,大力推进地热能清洁取暖项目,零燃烧、零污染、零排放,清洁环保、占地面积小、建设周期短、供暖效果好,是快速补齐供热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途径,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、坚持走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,惠及百姓,改善民生福祉。截至目前,南阳万江清洁热力已通向3个小区逾2000户居民,取得了南召县地热开发特许经营权,并与邓州、内乡、社旗、镇平等县合资成立热力公司,地热清洁能源业务范围和规模逐渐扩大,取得了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热电联产,补足能源缺口的“压舱石”。当前,南阳热、电双供均有不足,一方面,区域电力缺口大,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1.19%,预计2025 年电力缺额为991兆瓦,2030年电力缺额为1682兆瓦,并且现有的南阳热电将于2028年服役期满,届时将加剧电力供应短缺;另一方面,市区集中供热发展严重滞后,千万人口仅有2X21万千瓦机组,城市集中供暖覆盖率排名靠后,加上南阳食品、医药、生物等用热产业占比高,热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。因此,投建这2×10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,对于解决南阳热电能源供需矛盾、推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、提高全市人民生活质量,意义非常重大,并且十分紧迫。2023年3月23日,南阳市委财经委员会由产投集团牵头,与中誉国信公司成立国有控股的项目合资公司,实施热电联产及储运一体化项目,包括2×100万千瓦热电联产工程、配套50%新能源工程、100万吨级煤炭储备中心和现代集装箱装卸基地项目、铁路专用线项目,共计投资估算205亿元。该项目属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,对区域能源体系架构和未来经济发展意义重大、影响深远。为加快推进项目实施,产投集团与中誉公司、市直各部门通力配合、东奔西走,加班加点推进项目前期各项手续。2024年3月24日,省发改委组织专家对全省报送的2024煤电项目优选材料进行评选和打分,南阳白河南2×1050MW热电联产工程项目总分排名第二。2024年7月12日,省发改委将优选结果报国家发改委复核,目前已经取得国家发改委路条,年底前达到开工条件,2026年底前首台机组投产。
(热电联产项目概念图)
源网荷储充,新能源产业步入3.0时代。在当今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的时代,新能源如同一颗璀璨新星,照亮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十年来,我国新能源产业从依靠国家补贴艰难起步的萌芽阶段,到产业成型迅猛发展的平价阶段,而今,源网荷储充一体化建设模式,将电源、电网、负荷、储能、充电五大要素统筹起来,形成灵活互动、高效协同管理的运行模式,将新能源产业推向了3.0时代。2024年8月14日,南阳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3M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举行开工仪式,标志着产投集团布局区域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的首个项目成功落地。该项目位于产投食品产业园,是一场“光伏+食品”的跨界融合,能够灵活响应电网需求、发挥“削峰填谷”作用,预计平均每年能为园区输送320万kWh绿色电力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120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790吨;项目配置33个车位充电桩,为园区绿色物流“蓄能发力”,让绿色足迹遍布园区各个角落,让每一度绿电都得到最优化利用。建成后,将从“控能、降本、减碳、增绿、提效”全方位为产投食品产业园注入新动能、增添新活力。
(南阳产投食品产业园源网荷储充一体化项目概念图)